摘要:midasit这里是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的官方微信平台,midas系列软件最新动向,公司最新活动,业界关注热点将汇聚于此。 同时也欢迎全国的midas用户在此与我们互动!辽宁感谢李老师分享大家好!我是李工,欢迎阅读新一
今天我们聊一聊Civil中“设计用数值截面”中的相关设计参数,这是一个高频问题,几乎每两周就会有用户在问,希望本文能解答你一直以来的疑惑!
为了满足各类截面的分析需求,Civil中提供了“数值截面”和“设计用数值截面”两种任意截面(即CAD导入截面)功能,也是桥梁工程师最喜欢的截面定义方式。其中“数值截面”仅用于分析,不可用于梁的验算,而“设计用数值截面”顾名思义是“设计可用”的。
对于该类截面定义的具体操作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赘述,将在文末附上操作文档供初学者学习。
“设计用数值截面”在定义过程中,有几个参数是大家绕不过,如下图中的设计参数“T1”、“T2”、“BT”、“HT”以及“验算扭转用厚度(最小)”。
大家最多的疑问是:这几个参数是干什么的?应该怎么填?我不填行不行?我乱填行不行?
... ...
本文我们就详细分析下这几项参数的意义及影响。
1.
这几个参数是用来算什么的?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这5个参数均用于扭转计算和抗扭
我们先看规范中的抗扭验算相关条文。
对抗扭验算公式进行分析可知,其中和截面尺寸相关参数为“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Wt”和“箱型截面有效壁厚折减系数βt”,具体的详细取值及计算方法如下。
也就是说,这5项参数主要是用来计算Wt和βt这两个值,如果填错或者不填将使抗扭验算出现错误。所以对于弯梁或者承受明显偏载作用的结构,这几个参数的填写需要额外谨慎,以保证抗扭验算的准确性。
2.
这几个参数到底怎么填?
参数如何填写是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也是本文将重点讨论的内容。由规范条文可知,规范仅给出“矩形”“T形”“工形”“箱型”等常见截面形式,那么对于非规则的截面,这些参数该如何设置?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程序参数的取值原理了。
由程序给出的示意图,我们可以掌握对于箱型截面参数的基本输入方法,如图。那么对于其他截面的取值方式,本文将针对不同的截面展开测试。
首先验证最典型箱型截面的取值过程,本文测试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由于抗扭验算中βt仅与壁厚有关,我们重点对比程序中Wt的计算结果。
首先按规范公式5.5.2-2先进行手算:
程序填写方式如图。对比CDN的计算结果,是的,CDN只给出了最终结果,没有取值过程。
可见手算结果与程序计算结果完全一致,那么程序参数与规范参数是什么对应关系呢?直接给大家结论:
h=HT+(T1+T2)/2
b=BT+
验算扭转用厚度
t1=
验算扭转用厚度
t2=(T1+T2)/2
所以,由箱型截面的计算过程可知,实际“验算扭转用厚度(最小)”从计算原理上来讲,应输入箱型截面的边腹板厚度,且不考虑中腹板参与抗扭。
接下来我再测试T形截面,该类截面与箱型截面最大的不同为开口截面,Wt的计算公式也稍有不同,翼缘部分按规范下式进行计算。
本文测试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
首先
还是进行手算。
程序填写方式以及CDN的计算结果,如图。
可见手算结果与程序结果完全一致,程序参数与规范参数的对应关系我们再一次进行罗列:
h=HT+T1/2
b=
验算扭转用厚度
=T1
此时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参数值未能获取,即翼缘宽度bf。这个参数在抗扭验算5个基本参数里是获取不到的
bf=y2-y1
所以对于有翼缘的截面,截面角点坐标也会影响截面的抗扭验算,是需要重点需要核查的内容。
3.
非规则截面该如何考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清楚了5项设计参数的取值原理,接下来我们运用上述原理来讨论其他截面的填写方式。
(1)矩形截面
矩形截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让T1、T2、BT均为零,厚度和HT正常填写。但按这种输入方式程序将提示报错,T1不允许为零!所以矩形截面只能近似按
翼缘很薄的T形截面
处理,将T1设置为一极小值,填写方式和上文中的“T形截面”一致。
(2)倒T形截面
倒T形截面有两种输入方案,一种是看做上翼缘很薄的“工形”截面,这种填写方式就比较常规,将上文中的T形截面设置中的T2按实际下翼缘厚度输入即可。另一种输入方式是将“倒T形”截面按“正T形”截面输入,将下翼缘的尺寸输入到T1中。但是需要额外注意,此时需要修改截面特性中的y1和y2坐标,以获取准确的bf值。
当然,截面角点坐标的修改是比较“危险”的行为,该坐标会影响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所以修改y值需要判定截面是否存在水平向(Mz)的弯矩或者能否忽略该方向弯矩的影响,否则是不推荐修改的。
此时,大家可能会困惑,将截面颠倒方向输入会带来什么影响,以李工目前的认知,这样做对扭转是没有影响的。扭转和拉压的分析不依赖于截面方向,这与受弯和受剪不同。这里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欢迎提出来我们再讨论,这于其他截面的抗扭参数输入也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3)侧T形截面
这类截面在实际工程中是极为少见的,这里仅作为一般截面进行举例说明。如果要计算该类截面的抗扭,利用上文中我们认为的截面方向不影响抗扭的结论,仍可按“正T形”截面输入,此时也需要修改截面特性中的y1和y2坐标,以获取准确的bf值。如图。
这样我们可以将思路打开,对于各类异形截面,如果可以按不同的方向近似简化为“工形”和“箱型”,即可按该类截面参数输入,仅需保证抗扭设计参数取值准确即可。
(4)槽形截面
该类截面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类型,其为非常规的桥梁截面,但却在大量的水利渡槽工程中得以应用。本文测试的槽形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由于该类截面属于异形截面,我们需要将其等效为常规截面,等效方式有两种,一种等效为顶板很薄的箱型截面,一种按面积等效为顶板很薄的工形截面,如图:
分别对两种截面进行Wt的计算。可见按两种不同的等效方式,Wt的计算结果将相差4倍左右。
那么到底按哪种方式更合理呢?
两种等效方式首先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种等效为闭口截面,第二种为开口截面。而开口和闭口截面除影响抗扭塑性抵抗矩外,还将影响扭转剪应力的计算
----------------------我是插入分割线--------------------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插入一个小测试。这里对同一个箱型截面按如下两种方式填写抗扭参数。
查询Civil中的扭转剪应力结果(PSC应力)如图。可见第二种输入方式扭转剪应力很大,与第一种输入方式相差约10倍。这是因为当抗扭参数中T2或者B2任一输入为零时,程序识别截面为开口截面,Civil将按开口截面计算扭转剪应力,
闭口及开口截面扭转剪应力的计算原理,Civil帮助文件已经写的比较清楚,此处直接搬运供大家参考。
所以对于某些截面,即使不进行规范的抗扭验算,抗扭设计参数也需要谨慎填写,否则将对扭转剪应力的计算产生很大的影响。
------------------------插入结束分割线
我们回过头继续讨论“槽形截面”的问题,如果将槽形截面简化为薄顶板的箱型截面,将造成程序对于其截面形式的误判,使开口截面判定为闭口截面,对扭转刚度以及抗扭承载力存在过高估计,因此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那么简化为薄翼缘“工形截面”是否可行呢?
李工认为也有些牵强,此“工形截面”是通过面积等效获取的,这对于截面抗扭来讲并没有理论依据。如果让我来选择,李工会按下面的截面形式考虑,即按抗扭与截面方向无关,将槽形截面倒过来考虑参数输入,如图。看做双腹板的“π”型截面。由于此时仅相对于“T形截面”多了一个腹板,则可近似看做与“T形截面”是同一类型的截面计算Wt,而不需做任何等效处理。
按“双腹板T形截面”还是进行手算Wt。
接下来的难题在于程序中该如何设置呢?由于程序内置算法仅针对单腹板T梁,考虑双腹板则需要进行单腹板厚度的等效。
这里我们分两步,首先按腹板Wt等效,将双腹板等效为单腹板,计算方程如下:
需解一元三次方程,得到等效腹板厚度为215.1mm。
再进行翼缘板Wt等效,此时仅需满足如下公式。需调整程序中的bf的取值。即调整截面角点的y1和y2坐标,使y2-y1-215.1=700。
程序输入参数如下。
进而得到CDN的Wt计算结果,与手算结果基本一致,此等效方法可行。
折腾到这,终于解决了槽形截面的扭转问题。大家可以感受到这个过程还是略显繁琐的,甚至有工程师此时已经开始焦虑之前的项目是不是算错了。其实是不必过多担心的,因为这类异型截面梁大多是直梁,实际扭矩都不会很大,不会控制设计。而桥梁结构中受扭构件一般都会设计为箱型截面来进行抗扭,这类截面一般是不会输错的。
4.
技术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设计用数值截面”中各项设计参数的含义以及取值原理,由于文章较长,最后我们进行技术总结。
(1)设计参数“T1”、“T2”、“BT”、“HT”以及“验算扭转用厚度” 均用于扭转计算和抗扭验算。
(2)抗扭验算中,以上参数用于计算规范条文的Wt和βt。
(3)对于带翼缘的截面,Wt计算时,针对bf的取值,程序将识别截面角点y1和y2的坐标计算。
(4)对于各类异形截面,可以按不同的方向近似简化为“工形”和“箱型”,然后按该类截面参数法则输入设计参数。
(5)Civil中扭转剪应力的计算对开口和闭口截面将采用不同的公式,当抗扭参数中T2或者B2任一输入为零时,程序识别截面为开口截面,否则按闭口截面计算。
(6)“槽形截面”推荐按“π”形截面进行等效计算抗扭,相关设计参数需按Wt等效计算。
以上就是本期《技术随笔》的全部内容,写到这李工不禁还是要感慨一下,软件终究只是结构计算的一个工具,它肯定不是万能的,也绝不可能解决我们工程中的所有问题,但只要大家掌握了结构的分析原理以及软件的内在算法,适当变通,它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