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正证券研究所“人齐了”!专访“铁三角”:三年时间恢复大型卖方研究所
财联社8月30日讯(记者 林坚 刘超凤)加盟方正证券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三个月后,刘章明正式接受了财联社记者的专访,分享方正研究的“新规划”。一同接受采访的还有他的两位老朋友,履新不久的联席所长郑震湘以及常务副所长曹凌松,从管理团队来看,“人齐了”。被视为方正研究新“铁三角”的他们,计划3年内推动方正研究成为大型研究所。
两年前的同一时期,方正证券研究所曾经历过一次业界广为人知的人事动荡,多位知名分析师悉数出走,暗示着业内有着不小名气的方正证券卖方研究力量在遭遇削弱。中证协数据显示,方正证券分析师人数在2021年明显减少;根据方正证券年报,2021年,方正证券实现分仓佣金分仓收入5.66亿元,2022年实现收入3.8亿元,同比下滑,在行业排名第20位。
伴随着业界认为方正研究将转向对内服务的猜测,两年后的今天,得益于方正证券对于“不放弃卖方研究”的战略与决心,方正研究“熬”了过来,捋顺展业逻辑,通过快速吸收新血液,结合内部提拔的方式组建了全新研究阵容,再度回到行业主流视野。
其中,“铁三角”的构建近乎是一次重振旗鼓的宣言。本次接受采访的,还有方正证券执委会委员、副总裁吴珂,他以方正证券管理层的视野,更客观审慎地看待这个团队,并传递方正证券顶层设计的声音。用他的话来说,领军人物的到位,让市场更加看清方正证券研究所立足大型卖方的战略。
方正研究“铁三角”告诉记者,新一轮方正证券研究所发展战略规划已经清晰:以追求佣金市占率为核心,重铸专业与品牌实力,服务内外,用三年时间,恢复为与方正证券市场地位相匹配的大型卖方研究所。
“近些年来,方正证券研究所整体排名有所下滑,人员变动较大,研究所的重新建设势在必行。为实现战略目标,我们将全力打造一支专业功底深厚、市场影响力强、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研究队伍,建立高效全面的管理与运营体系,努力实现方正证券研究所再次起飞。”对于下一步,刘章明这么展望。
三年时间恢复大型卖方研究所
据记者观察,方正证券研究所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并不仅是依靠三位“新面孔”,更多依靠的是方正证券自身的管理机制。
首先是方正证券没有弱化卖方研究的打造。吴珂解释说,方正证券有发展大型卖方研究所的历史,发展基础、业务地位与业务文化仍在,这是弥足珍贵的先发优势。此外,方正证券是一家综合类券商,无论是内部协同的需要,还是研究业务本身发展的需要,都需要做大型卖方研究。另外,方正证券股东格局全新洗牌落定,主要股东具备丰富的市场资源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一家行业配置齐全、市场影响力强的研究所,将有助于服务和助力主要股东。
今年以来,方正证券吸收全新研究力量的举措并未停歇。根据中证协数据,方正证券分析师最新数量为47名,较2022年年初增加了十余名。刘章明透露,目前方正证券研究所共有130-140人,计划三年内增至200-230人。
吴珂告诉记者,方正证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财富管理特色鲜明、高质量发展的大型综合类券商”。而依托于方正证券的平台,方正证券研究所将“从底部稳步向上,长期扎根发展。”
“从方正证券自身看,近1600万客户,380多家网点,股权投资、投行业务也具有较强实力,通过内部协同并给予战略支持,力争实现研究服务从”B to B“到”B to B + B to C“的升级,将进一步提升方正证券的综合竞争实力。”吴珂向记者进一步阐释道。
“铁三角”推进新一轮制度变革
“铁三角”需要足够硬,才能撑起这盘大棋,这是必要的前置条件。
目前,方正证券研究所采用联席所长制,刘章明担任所长,郑震湘担任联席所长,前者负责大局统筹,后者专攻研究质量。
郑震湘与刘章明有着极为相似的从业经历,二者在业内执业水平有口皆碑,这是二者的默契所在。
刘章明2011年进入研究行业,有超10年研究经验,先后在申万宏源、安信证券等券商担任分析师,7年前正式加盟天风证券,任研究所副所长、商社行业首席分析师。
郑震湘同样拥有超过10年的研究经验,与刘章明在同一时期(2013-2014年)获得了分析师资格。他拥有复旦大学微电子硕士学位,并在海通证券、安信证券、华创证券和中泰证券担任分析师,2018年底加入国盛证券。谈及两位人选,熟悉方正证券研究的研究业界人士告诉记者,“二者研究实力都不差”。
曹凌松同样是资深卖方人士,主要负责人事管理。他与刘章明渊源颇深,二人曾在申万宏源研究所共事。在申万宏源期间,曹凌松主要负责青训体系培训工作,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业内不少首席分析师均与他有过交集。曹凌松表示,“长期做一件对市场有意义的事,这很重要。”
刘章明告诉记者,为何在管理层面要构建“三角”结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一言堂”,“这是(方正证券研究所)贯彻管理决策合伙人文化,践行集体决策的一种有效方式,既可以提升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也能提高内部管理精细度。”
“当前阶段,随着人员的流入和流出,难免会有管理及流程上的小漏洞,需要通过业务发展驱动流程的优化,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刘章明坦言。
据了解,方正证券研究所正在推进一系列制度变革,既强化薪酬激励制度,通过明确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定位,制定了一套有挑战性的激励机制,为招揽人才提供了关键吸引力;也优化了考核评价,给予研究所一定的发展缓冲期,目的也是兼顾研究业务成长阶段的特殊性质,让研究所发展节奏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慢,稳中有进。
重仓年轻人,最大程度激励优秀人才
“设计好机制并兑现,在变化的环境中保留市场化机制的沃土,战略稳定、机制稳定,是确保业绩稳定、人员稳定的关键。” 曹凌松称,方正证券研究所致力于设计市场化、透明化机制,公平、公开、公正,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励优秀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
刘章明进一步告诉记者,铸造专业实力与品牌影响力,是方正证券研究所的使命,也是目标追求。他表示,方正研究的初心是做透明化、制度化、市场化及长期主义的大型卖方研究所,而佣金市占率是短期考核和激励目标,未来实现路径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一个团队,即坚实的领军团队,发挥方正研究“铁三角”的引领作用;
(2)三支队伍,即专业的研究队伍、勤奋的销售队伍和高效的中后台运营队伍;
(3)十大体系,涵盖产品、研究管理、销售关系、内部服务、考核激励、合规、质控、信息化、人才培养、文化体系等维度。
如何去激发研究所的整体战斗力?刘章明从研究、销售、中后台三个方面向记者进行阐释:“研究上,以‘优等’带动‘中等’,从而激发‘新进’;销售上建立‘竞赛’机制;中后台则要搭建好竞争环境,提升效率。”
郑震湘补充说道,研究力量是关键要素,目前方正证券研究条线采用“重仓年轻人”,让资深、明星分析师带头做研究,让更多年轻人到方正证券扎根下来,坚持深度研究,提升前瞻能力,丰富研究产品,加强协同研究。
在行业设置上,刘章明透露方正证券研究所不搞“大而全”,会将核心研究力量放在总量、科技、消费、制造、周期等重要领域,计划建设5至7个领军团队,总共20个团队覆盖30个行业。“因为现实是,现在的行业开始向产业纵深,行业与行业之间也有交叉,(这样的布局)在效率上有保证。”
记者注意到,方正证券研究所正广撒“英雄帖”,不断吸收新的研究力量,目前已有多位行业首席或分析师均在近日官宣入职:郑震湘团队的国盛证券电子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佘凌星,已任方正证券电子行业联席首席;来自基金公司的李志呈,已任电子联席首席。此外,方正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已由来自广发证券的曹柳龙担任。
吴珂告诉记者,还有更多优秀且有潜力的团队在路上,行业可以期待方正研究出现更多新面孔。
有哪些新打法?
但环视周遭,方正证券研究所处的环境,比过往的“奔腾年代”更为复杂。
从行业看,卖方研究的转型正提上日程。受制于降佣等因素,券商研究所裁员、缩编都在小范围上演,更多券商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卖方研究行业已有“生存战”的意味,这也是方正研究必须面对的现实。
另一方面,方正证券目前股东格局今非昔比,对研究业务影响几何,是最大的变量。
在吴珂看来,这些变化并未形成阻碍,反倒是一种机遇。他表示,方正证券目前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强股东持股格局,虽市场环境不佳,但方正证券内部环境向好,正锚定“做大利润,提升价值”的目标,积极作为;而股东的赋能与协同,也有助于提升研究所综合竞争力。
对于降佣降费,方正证券研究所“铁三角”一致认为,未来只有研究实力足够强的研究所,才能生存。“从研究所的角度,为分析师估值溢价付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分析师而言,需要认清形势,更多依赖于平台的优势,同时改变工作状态,适应行业巨变。”刘章明说道。
对于研究业务的收入模式,刘章明表示,方正证券研究所正在探寻打开客户边界,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通过收入结构多元化应对行业变革。“除了传统的公募客户,我们的服务对象还包括私募客户、外资客户、内部客户、高净值客户等。”
据了解,方正研究正在打破传统的销售机制,重塑销售条线“竞赛”机制,用业绩说话。刘章明说,这样才能提升研究所市场影响力,提升机构客户研究排名以及合作粘性,形成研究-销售-客户良性互动循环。
此外,卖方研究与数字化密不可分。刘章明表示,方正证券以及研究所正在持续推进中后台数字化升级,提质增效,通过组建高效的运营与后台支持队伍,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综上,方正研究“铁三角”告诉记者,方正证券股东及公司的支持、优秀人才的加入、多元化收入体系,将成为方正证券研究所的核心优势。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