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D-1再成股价“救星”,信达生物(01801)还有哪些增长备选项?
从6月29日盘中最低的28.2港元,到7月31日盘中最高的38.6港元,整个7月份,信达生物(01801)股价累计上涨了36.9%。
不过7月末,医药市场监管事件引发了二级市场一阵情绪波动,也加速了资金在医药板块抽离,信达生物股价更是在短短6个交易日后,股价回撤至最低27.3港元,回吐了7月以来的全部涨幅。
不过就在盘中股价触及区间新低的8月8日盘后,信达生物发布公告披露了其今年第二季度产品收入情况。公告显示,信达生物在第二季度三个月内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5%。
数据重拾信心的效果在次日表现明显。8月9日开盘,信达生物股价跳空高开,并在盘中重返30港元大关,最高回到33.3港元,最终以32.2港元收盘。但在接下去4个交易日,随着市场监管带来的影响逐渐退去,信达生物的股价也在短暂波动后回重回平稳节奏。
短暂波动难撼基本盘
从上文复盘不难看到,此轮市场监管对整个医药行业影响较深,但信达生物在披露二季度业绩的次日便实现了股价的跳空反弹,一定程度说明在业绩支撑下市场信心回归明显。
从公告来看,今年第二季度,信达生物实现总产品收入约14亿元,同比增长35%。若加上第一季度收入,信达生物上半年总产品收入约25亿元。这主要得益于产品组合整体销量的持续扩大,包括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强劲的销售表现;二季度疫情对销售活动的影响亦已消散。
参考上季度业绩,信达生物第二季度收入环比增长了约27.3%,季度收入整体呈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累计收入也达到约25亿元。
从产品管线来看,信达生物目前有包括达伯舒®、达攸同®、苏立信®、达伯华®、达伯坦®、耐立克®、希冉择®、睿妥®和福可苏®等9款产品获批上市。在研产品方面,公司则有2个品种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评中,6个新药分子进入3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另有约20个新药品种已进入临床研究。
从披露信息来看,达伯舒®的持续放量是信达收入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胃癌适应症领域,信迪利单抗与雷莫西尤单抗构成的胃癌一二线治疗产品组合,显然成了信达当前的基本盘。
在晚期胃腺癌一线治疗的3期临床研究Orient-16中,信迪利单抗联合XELOX化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联合XELOX:在全人群中,联合信迪利单抗可显著延长OS(15.2 vs 12.3个月,HR=0.681,P<0.0001);在CPS≥5的人群中,联合信迪利单抗的OS疗效更佳(19.2 vs 12.9个月,HR=0.587,P<0.0001)。
目前,信迪利单抗不仅凭借其优异疗效被纳入最新的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同时也在2022年CSCO指南中被作为一线胃癌患者用药的1级推荐。此外,信达的雷莫西尤单抗作为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的二线胃癌靶向药,也在进一步填充信达在胃癌适应症的布局。
除了在胃癌适应症,信达也在持续扩展达伯舒的适应症序列。今年5月该产品获批第7项适应症,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阳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PD-1抑制剂。
PD-1一枝独秀,还有哪些增长“备选项”?
不难看出,信达在公告中主要强调了其PD-1产品的进展和不断增长的业绩,但值得一问的是,9款获批产品为何只强调PD-1?
实际上,尽管信达生物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线不断丰富,但其盈利情况却并未得到改善。从此前披露的2022年年报也能看出,2022全年,信达总收入达到 45.56 亿元,继续向 200 亿元营收目标迈进,但在营收同比增长6.7%的情况下,其当期毛利润却同比下滑3.69%,毛利率下滑8.1个百分点,整体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从合作方礼来披露的Q2财报得知,信迪利单抗在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1.04亿美元,折合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相较Q1季度的6100万美元销售额环比增长69.8%。该数据从侧面说明,信达生物业绩对PD-1产品的依赖度极高,介于国内PD-1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当前形势显然不利于信达后续估值的增长。
不过,美股市场礼来、诺和诺德股价大涨或许能给信达后续的增长提供一些参考。
近日,诺和诺德公布了其2023年上半年财报,上半年总收入1076.67亿丹麦克朗(约合159.61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亮眼业绩主要得益于两大业务板块——糖尿病与减肥版块业务显著增长。这两个板块合计2023年H1销售额增长36%,销售额达到989.77亿丹麦克朗(约146.72亿美元)。其中,糖尿病板块当期销售额808.29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23%;减肥板块销售额181.48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58%。
在此业绩背后,是减肥神药给诺和诺德带来的估值支撑。自“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2021年6月推出以来,诺和诺德股价涨幅已经超过140%,市值超过3400亿欧元,成为欧洲市值仅次于LVMH的第二大上市公司。
今年6月3日,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正式获药监局受理。不过司美格鲁肽想靠国外赢得的“减肥神药”名号占领国内市场,其即将面临的市场竞争并不轻松。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药企开发的GLP-1类减肥药物有66款,其中25款已在中国进入临床阶段,2款正在申报上市。其中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是国内研发速度最快的双靶点减肥药物,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两大关键适应症上均已进入III 期临床,其他在研产品大多处于I期和II期临床。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今年5月11日,信达生物宣布玛仕度肽高剂量9 mg在我国肥胖受试者的II期临床研究中24周主要研究终点达成。
在接受治疗 24 周后,IBI-362 6mg 组相较于安慰剂组体重可下降 12.6%,9mg组的减重效果达到15.4%。与之对比,2.4mg(最高剂量)的司美格鲁肽在 44 周时相较于安慰剂组的减重效果为 9.9%。通过非直接对比,IBI-362 的两个剂量组产品在中国人群中的减重效果好于司美格鲁肽,产品竞争优势较大。
从目前竞品的上市进展来看,市场预测,国内司美格鲁肽减肥适应症或在今年获批,口服制剂明年获批。而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6mg剂量组大概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读出三期完整临床数据,或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有望正式获批上市。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司美格鲁肽率先在国内上市,信达依旧有机会后发先至。因为诺和诺德的产能问题较为严重,或无法在庞大的国内市场完全铺开销售。也就是说,若能保障产能铺开销售,其收入对信达后续基本面及估值的支撑都是不容忽视的。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