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上海已经提出建设“离岸”金融中心了,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跨境转为离岸。
为什么选择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基于上海一直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曾经是整个远东的金融中心,没有历史积累是很难搭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从新加坡进口原木,其实新加坡一片森林都没有,但标的原产地是新加坡。但是印度尼西亚的原木通过新加坡进行结算的,新加坡是国际金融中心,所以原产国变成新加坡了。市场承认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历史积累、有业绩,这是内生性、外部性的结合。
咬定人民币产品不放松 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国际金融中心又以什么作为标志呢?最为重要的是产品制定标准、价格的制定标准。具体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关键是中国人民币的产品,金融产品是不是中国制定价格?首先就是人民币指数,是否中国自己制定的。就国内来说,上海拥有最完善的金融要素市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美元产品,也有日元产品,但是做人民币产品才是上海金融的本职工作。上海要集中精力把人民币产品做好,包括人民币跨境业务,跨境业务做好了之后,才能进一步做离岸业务。离岸产品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离岸的标志不仅包含可以做各种货币,因为离岸包含了各种货币产品,并且是以国际标准展开竞争的。上海要朝着国际产品的标准优化人民币产品。
所以上海首先从人民币国际化账户开始做起,而进博会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账户的契机。商品在中国销售,当地货币计价是国际惯例,并且按照国际规则“依地定价”。利用中国这个大市场实现人民币定价,有了定价以后才能做指标,才能做人民币产品。通过进博会,东南亚这些国家——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口产品,中国按照依产地计价用人民币支付,这些国家必须在中国开账户。开账户以后,他们之间在债权债务可以拿他们账户上的人民币进行抵充,中国银行业可以充分利用账户上的人民币进行投资,如此真正做到了外国人的人民币所有权、中国人的使用权,这是具体落实人民币国际化。以中国市场的规模来吸引外国非居民在中国开账户,达到非居民人民币所有权、中国金融企业的人民币使用权,这就是无形当中转变了中国过去利用外资的模式,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把人民币也当成外资用了。
离岸转手买卖已实现 争取定价权需加把劲
值得注意的是进博会推出了离岸转手买卖,这其实是上海要发展离岸结算中心的信号。目前马来西亚想出口到中国,必须通过新加坡,因为马来西亚本土的金融机构效率太低。而上海要成为离岸结算中心,其中的关键就是资金结算效率问题。目前中国各种资金流转,各种各样的金融要素市场,已经给各种金融交易做好准备,并且人民币支付体系现在已经达到这个要求了。
人民币国际化从制定标准来说有三种。第一种,生产者货币定价PCP,中国的企业到海外去,尤其像华为这些有定价权的企业,尽量用人民币计价。第二种,上海已经开始争取大宗商品定价,诸如,上海黄金市场、上海原油期货市场都用人民币计价。因为这两类商品中国有相对垄断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也是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对产品需求有相对垄断权,人民币计价必须与产品供、需绑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定价权。第三种,当地货币计价,也就是要求卖方在中国开立人民币账户。中国市场这么大,用人民币计价,这就是靠规模取胜。
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人民币的期货产品还没有上海定价。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期货国际定价权还没有实现。外汇市场有四大类衍生品,期货,到目前没推出,这相当于我们把“批发”价格没推出。人民币期货价格是最标准化的外汇市场,这是今后要努力的,上海需要尽早推出人民币的期货价格、期货产品。
目前上海已经提出建设“离岸”金融中心了,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跨境转为离岸。
落实“放管服” 上海有信心建成“离岸”金融中心
纵观全球,目前离岸金融中心其实很有限,离岸金融中心都是岛屿、海峡、沿岸地区,上海是沿岸地区,所以照理应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总结而言,离岸金融中心有三大特点:1。无利率上下限限制(利率自由化);2。金融机构没有存款准备金;3。免税(个人所得税的避税天堂)。第一和第三条,我们当前的政策空间不大,目前唯一有政策空间的是第二条。存贷款利率怎么样进一步压缩,朝着离岸市场去发展。企业借钱要依赖于离岸市场,存款也要依赖于离岸市场。比如新西兰允许企业在做金融机构的业务,但不按照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去监管,用通俗话来说就是允许在离岸市场上做“影子银行”的业务,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种选择。
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吸引足够多的国际企业,企业最希望的是什么?减少企业负担和成本,这个成本也包括降低企业应对监管的成本。要降低企业应对“监管成本”,这是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上海一直在提出放得最开、管得最细、服务得最精准,一切从账户上进行挖潜,目前已经实现功能性监管和行为监管分开。更为需要强调的是专业化,让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