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按销售额计算,百威英博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并以啤酒销售额及销量计算,在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类别合计排名第一。百威英博攻下中国高端啤酒市场的“半壁江山”。谁也不会把债务缠身与百威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想到百威华丽的背后,被逼到出售资产用于偿还债务。
2018年,按销售额计算,百威英博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并以啤酒销售额及销量计算,在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类别合计排名第一。百威英博攻下中国高端啤酒市场的“半壁江山”。谁也不会把债务缠身与百威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想到百威华丽的背后,被逼到出售资产用于偿还债务。
7月19日,国际啤酒企业百威英博在全球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显示,百威英博已同意以约160亿澳元(约合113亿美元、77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澳大利亚子公司Carlton & United Breweries(CUB)出售给日本饮料食品巨头朝日集团(Asahi Group Holdings Ltd.)。百威英博从澳大利亚业务剥离中获得的大部分收益,将用于还清债务,该交易预计于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
据了解,上述交易价格为CUB 2018年调整后收益的14.9倍,包括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而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朝日集团将获得百威英博在澳大利亚市场的所有全球和国际品牌组合的商业化权利。百威英博称,这一业务剥离的完成,将有助于百威英博在亚太地区和全球其他快速增长市场的加速扩张。
这距离百威刚刚宣布中止香港上市计划不足十日。7月5日,百威英博集团分拆出的亚太业务公司百威亚太正式招股,原计划在港交所上市。此次招股时间原定截至7月11日,招股价介于每股40港元至47港元之间。按招股价上限计算,百威亚太IPO最多可募集764.47亿港元,有望成为食品饮料企业今年乃至史上规模最大IPO。但7月13日凌晨,百威英博发布声明,决定不再推进百威亚太在中国香港的IPO。
事实上,百威亚太计划上市募集资金,也是为偿还债务。百威亚太当时表示,此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全部即时用于偿还应付百威集团附属公司的贷款,以完成百威集团向百威亚太转让相关子公司。
原本百威英博煞费苦心,希望在香港上市可以冲击招股价上限,从而募集到更多资金。然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主力机构却摆出一副“按兵不动”的架势,试图迫使百威英博降低招股价下限,即以不到40港元/股的价格向机构投资者配售。
一个意在上限,另一个连下限都不愿轻易松口,如此巨大的反差令持续一周的招股波澜不兴,而机构投资者的持重也“传染”到散户乃至整个市场情绪,让投资者普遍无心恋战,而不愿“贱卖”的百威英博便草草收兵。
作为全球最大啤酒酿制公司,百威英博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拥有数百个品牌,据报道称,近年来百威英博在全球范围内的接连收购,使公司承担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债务。尤其是2016年百威英博以1055亿美元规模完成对行业第二名的南非米勒公司的并购,成为啤酒行业的巨无霸。百威英博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净债务高达1088亿美元。
百威攻城略地带来巨额债务和紧绷的流动资金链,仅SAB米勒并购就让百威英博增添了逾1000亿美元新债。正因如此,港交所IPO的成败至为关键,百威英博才执拗地不肯降低招股价下限,同样也因如此,机构投资者才敢于和百威英博讨价还价。
即使出售澳大利亚资产这笔交易可为百威换来113亿美元的资金,较既定的在港IPO上市募资额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百威英博CEO薄睿拓(Carlos Brito)明确表示,仍会“继续评估”百威亚太资产IPO的可能性,很显然,区区113亿美元并不“过瘾”——百威不但需要大量资金偿债,更需要继续并购和扩张的宝贵资金。
越是在企业面临危机之时,越不能因受到压力而导致做出错误选择,这样不仅不能脱离困境,反而可能会让公司陷入更深的谷底。即使是在不得不做出抉择的时候,也不能一味抛弃优质资产图一时之快。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